Gap的这三年,我做了什么
8月15日,薇薇开始上幼儿园,写了两篇关于入园准备的分享,有兴趣的同学可点:
我要上幼儿园: 心理建设、生活技能和用品准备
周二上午去了佛山市图书馆,打算就最近感兴趣的主题借些书,比如编程和育儿等。
以前来图书馆,是很兴奋的事情,就如高尔基的形容:我扑在书上,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,来到图书馆,简直就像老鼠掉进米缸里。
说起来,我上一次来这里,还是2019年的年底。记得以前每次看上一两个小时,最后还会一并用上家人的借书证,一次借上几十本。
但现在,我没有了那份热情。自YQ到现在,三年多的时间里,外部环境在变化,我自己也改变了许多。
在求知欲方面,我还是像以前一样,喜欢探索新的知识、新的概念。
但不同的是,我的阅读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。以前看到文章,会仔细阅读,然后收藏。现在读完会试着用自己的话表述,尽量写成一篇可以分享给别人的文章。
我发现,这才是真正的理解。现在感觉读得太多,如果没有仔细消化,反而是负担。如果很早以前就这么做,估计我的认知水平应该会提早几年达到现在的程度吧。
最后我只借了两本书,一本艺术类《绘画给予孩子的爱》,一本老书《宝宝也是哲学家》。
这次外出,让我意识到了自己这三年多的变化。
当然,让我宅了三年的原因,一是YQ,另一个因素是薇薇。没想到我又养大了一个娃,这也是三年来的最大收获。
中年再生娃,别问我怎么拥有这么大的勇气,我也佩服当初做出这个决定的自己,哈哈。
不过,这个娃除了让我从生物学的角度超额完成任务,也直接把我推进了成长的快车道,以前写过一篇:
2020,我的新生
年初,朋友聊起在家工作效率太低,我分享了自己的经历:
作为一枚所谓的自由工作者,前几年为了完成一个月几篇的育儿杂志稿件,经常要去咖啡馆码字,因为在家搞东搞西写不出啥,在第三空间才有压力有灵感。
去年3月开始在小报童写成长专栏,每周三篇文章,另外还有公众号,后来还开了绘本和食谱两个小册。
每周要完成7、8篇文章,我在家是如何做到的?在被两岁小娃打扰的间隙(有老人帮忙带娃),抓紧一切机会,写写写!
回想以前的自己,真是太矫情了:)
不过,话说回来,终于脱离了小娃羁绊的我,很想再体验一下以往的美好生活。
于是,从图书馆出来,我决定去宜家吃个午饭,下午就在那个宽大的餐厅里码字。可是,心里另一个声音却提醒我,还是家里舒服呀。
但去到那里,才发现现在的心境真的是不一样了。一想到要连续坐几个小时,就感觉累啊。还是家里好,番茄工作法+整理闪电战,写作、运动、阅读、整理,轮换着来,效率无敌。
于是,吃了个简餐,我还是打道回府了。
可以说,被动Gap的这三年,已经大幅度改变了我。回顾一下我这几年的生活:
2020年,前几个月宅在家里享受孕期好时光。5月生娃,幸福地坐月子,开始忙碌的育儿生活。
9月1日,参加趁早“产后康复100天”运动打卡,10月1日开始“时间管理100天”,开启新一轮的进阶。
2021年,继续坚持运动打卡,在薇薇1岁半时恢复了正常体重。
是文艺的一年,参加了硬笔行楷和毛笔小楷两个计划,练字200天;研究了大半年的插花。
2022年,由新年试用flomo开始,研究起笔记方法。3月开始在小报童写个人成长专栏,年中又开设了绘本和食谱两个专栏。
2023年,继续专栏写作,在成长专栏读者群组织的每月一期的共读,让我受益良多。
通过阅读和写作,进行了更进一步的探索。几个项目式的尝试,比如日常微习惯、整理大作战、写作小练习打卡,让我慢慢找到在家工作的节奏。
但现在,是时候思考和探索个人商业模式了。
❥ 我的这三年: